管家婆软件官方网站-管家婆系列产品、下载、技术与服务支持

售前咨询

  •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!
  • 电话:
    023-68957599

售后服务

  •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!
  • 电话:
    023-89129288
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,但成不了专家?
有很多读者问李叫兽:为什么你年纪不大,经验并不多,但却能擅长复杂的商业策略和文案写作,是如何做到的?

 

?如何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?

 

有人说主要靠经验,有人说靠天赋,但是大量的研究发现:不论是经验还是天赋,都不是成为专家的关键因素。

 

经验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。

 

任何一个工作10年的人都很有经验,但是他们大部分并没有做到领域内专家。

 

NSEAD商学院有一项研究发现:比起只有少量经验的人,大体而言,更有经验的管理者并没有产生高效的效果。

 

天赋也不能让你成为专家。

 

即使在国际象棋这样的『高脑力活动』中,研究发现,国际上一些排名靠前的大师,甚至在天生智力上低于普通人。

 

那么什么决定了一个人可以成为顶尖的专家,并且做出领域内的卓越成就?

 

为什么大部分人不能像杰克·韦尔奇一样管理企业,不能像大卫·奥格威一样设计广告,不能像梅西一样踢球,不能像二郎一样做寿司?

 

 

 

心理学家Ericsson的研究发现: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,既不是天赋,也不是经验,而是『刻意练习』的程度。

 

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,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域,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。

 

比如足球爱好者只不过是享受踢球的过程,普通的足球运动员只不过是例行惯事地训练和参加比赛,而顶尖的足球运动员却不断地发现现有能力的不足,并且不断以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挑战并练习高难度的动作。

 

而这种刻意练习的程度,而不是单纯的工作经验,真正决定了顶尖大师和一般职员的差距。

 

有的人有10年工作经验,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无意识地重复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,真正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10小时都不到。

 

有的人只有2年工作经验,但是每天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做刻意练习,不断挑战自己完成任务水准的极限,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会有1000小时。

 

所以,为什么有的人工作10年,仍然不是专家,而有的人2年时间,足够表现卓越?

 

表面上看是10年和2年的差距,实际上是10小时和1000小时的差距——因为真正决定水平高低的,并不是工作时间,而是真正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。

 

这就导致了,一部分人只是在无意识地增长经验,在35岁之后就感叹力不从心;而另一部分人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,逐渐用更快地速度达到顶尖水平。

 

更可怕的是,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(比如移动互联网经济),整个社会正在迅速拉开顶尖水平和二流水平的差距。

 

 

 

在过去,如果你羡慕邻居公司有个一流的销售员,每个月能拿100W的订单;不用担心,你只需要雇佣10个二流销售员就完了——反正质量差距可以用数量差距来弥补。

 

而现在,如果通过互联网文案来营销,1个一流文案所创造的价值,1000个二流文案都无法弥补。

 

再比如商业战略,一个顶尖战略专家1天创造出来的价值,可能是一个对战略似是而非的人一辈子都无法创造的。

 

当数量越来越难以弥补质量的差距,『顶尖水平的专家』就会变成越来越稀缺的资源。

 

所以,通过刻意练习来逐渐成为顶尖水平的专家,就变得越来越重要。

 

 

 

那么如何刻意练习?

 

 

 

假设你现在在从事任何一个领域,同时找到了一系列的教材、任务,如何开始呢?

 

 

 

1
避免自动完成

 

 

自检问题:你今天的工作,是有意识地刻意提升,还是在自动完成?

 

比如一开始学习驾驶的时候,你会去刻意地记忆如何换挡、如何刹车,当遇到情况需要刹车的时候,你就会回忆起刹车的要领(比如既要踩离合,又要踩刹车),并且在头脑中执行这个要领。

 

 

 

然后,随着练习的增加,你做这些事情会越来越熟练。

 

直到到了某个时刻,你遇到情况就会立刻刹车——这个动作是自动完成的,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刹车的。

 

一旦进入了这种『自动完成』的状态,我们对驾驶技术的改善将会不断降低并最终停止。

 

而真正想要达到专家水平的车手,从来不允许自己进入这种『自动完成』的状态——每过一个弯,他都会刻意去思考刚刚过弯用了什么技巧、表现得怎么样、应该如何提升。

 

对于每一项工作,大部分人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,都会逐渐进入『自动完成』的状态。而真正想要成为高水平专家的人却在极力避免这种状态。

 

比如跟客户打电话沟通合作,大部分人的做法是:拿起电话,告诉客户我们的需求和报价。毕竟这件事已经做过了无数次,之前做的也都OK,早就进入了『自动完成』的状态。

 

 

 

而优秀的人却会刻意避免这种『自动完成』,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『无意识』地完成了这个工作。

 

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日常工作的所有事情,不论是沟通客户、改个公关稿件还是写一段文案,我们总是缺乏动力去超越自身极限,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。

 

随着经验的积累,我们只不过是越来越熟练自己已经可以做到60分的东西,越来越可以自动的维持过去的水平,但是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顶尖专家。

 

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在某个岗位上5年之后,就陷入了能力增长的瓶颈——因为他已经做到了60-80分,已经做得比周围人好,已经可以满足职位的要求。

 

他们每天就是按照『自动模式』发邮件、沟通电话、管理文件,很少进一步去精进自己每天的工作。

 

但是有的人却不满足于这一点,他们在把领域内的事情做到95分的时候,还不允许自己进入『自动完成』状态,非要刻意学习各种新能力,把它做到96分、97分、98分……即使,这个职位对他的要求只有80分。

 

其实即使职场上最简单的『发邮件』『沟通电话』都有很多技巧、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。

 

 

 

2
离开舒适区

 

 

自检问题: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,是否离开了你的舒适区域,让你觉得需要付出额外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做好?

 

人在面临任务的时候,心理上有3个区域:

舒适区——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;

学习区——稍微高出能力范围;

恐慌区——远超现有能力范围。

 

而刻意练习,就是想办法更多地让自己停留在『学习区』,想办法寻找难度高出现有水平的工作,或者使用自己仍然不熟练的技巧。

 

而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,能力基本上很难成长。

 

就足球来说,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非常有天赋的足球爱好者,在场上的水平永远比不上一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足球运动员(即使他天资平庸)——他们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。

 

足球爱好者纯粹为了乐趣而踢球,他们享受踢球的过程,他们渴望的是下班后去足球场拔脚怒射、排解郁闷。所以他们停留在舒适区,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,踢着让自己舒服的足球。

 

而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可不是这样,他们经常在不舒服的位置踢不好踢的球,他们被教练要求增加训练量(比如昨天是10次50米加速冲刺射门,今天要30次50米加速冲刺射门),他们被要求今天专门训练左脚踢球……

 

这一切任务,都不会让我们舒服,因为很难轻易做到。但这的确是长期提高能力的必要条件——离开舒适区,进入学习区。

 

你可能对自己的领域很感兴趣(比如你热爱文案或者热爱商业分析),但是相信我,在任何一个领域内的刻意练习本身,都毫无任何兴趣可言——因为那意味着你需要经常去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,并且经常遇到失败、挫折。

 

比如,对文案感兴趣,有空的时候看看文案书、看看创意文案合集、看看李叫兽写的文章,这很放松和有趣,但是这和专业的文案练习是两码事。

 

 

 

在刻意的文案练习中,你找到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(比如20字以内解释清楚产品是什么,同时解决消费者偏见问题、能够给读者记忆力、能够强化品牌、能够区分竞争对手……)

 

为了完成这个『离开舒适区』的任务,你需要用上几乎所有的文案技巧,比如『巧妙利用基模』、『指向读者利益』、『建立反差』、『附着在大众情绪上』、『策略上扬长避短』、『寻找极端且高频的使用情景』……

 

然后经过大量的修改、反思,再比照优秀的文案……

 

这绝对没有任何舒适的享受和轻松的乐趣。

 

 

 

3
牺牲短期利益

 

 

自检问题:有多长时间,你没有为了训练而牺牲短期绩效?

 

绝大多数刻意练习,都意味着短期效果的下降——因为你在用自己不熟悉、不舒服的方式做事。

 

比如你本来从用笔写字切换到键盘打字,一开始肯定是绩效降低的——估计刚开始你一分钟只能打5个字。

 

 

 

但是持续地练习之后,最终你可以一分钟打80字,而这是写字永远也赶不上的速度。

 

所以,如果总是追求短期绩效,总是追求这次能够把活尽快干完,就很难有刻意练习的机会。

 

比如之前我在练习《金字塔原理》中的逻辑表达的那段时间(记得是大二),需要群发一条简单的会议通知,结果过了一个小时我还没写完。

 

有人问我怎么这么慢。

 

我说我在练习逻辑化表达,等下会写出一个超牛的会议通知。

 

然后周围人不解:这也太费事了吧,按之前的发出去不就行了。

 

但是我觉得,即使这次我用很不熟悉的方式(金字塔原理),花了很多时间才能写一条简单的会议通知(牺牲了短期利益),但是将来我训练熟了,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来完成。

 

这就好像学习键盘打字一样。

 

这样训练的结果就是,现在,我可以用远超常人的速度,清晰化逻辑化地表达复杂的观点。

 

很多人把精进某种技能当做工作的附加品,在最快做好当下工作的同时顺便学习一些掌握一些经验、技能。

 

但是如果想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,成为顶尖专家,你需要在某些时候,把掌握技能当做工作的目标呢,而不仅仅是附加品。

 

『既然今天的工作不那么着急,那么我今天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用这些工作来训练技能,而不是追求最快把工作做完。』

 

从业务角度来讲,这是不经济的,因为这是对客户的免费内容,本应该最快搞完交差。

 

 

 

也就是说,这样的训练会降低短期绩效(速度太慢)。

 

但是从能力提升的角度来说,这会让一个团队成员利用一个非紧急工作,最大化地学习技巧、提升能力。

 

在这种情况下,『训练技能』变成了工作的全部目标,而不是工作的附属品。(当然不能所有的工作都这样做)

 

 

 

4
大量重复性训练

 

 

自检问题:你在多大程度上,对某一项能力进行了大量重复性训练?

 

练习和实战最大的不同,就在于对专项能力重复性训练的程度。

 

在实战中,我们是用到所有的能力来完成一个职责——比如如果你是市场人员,你可能在一天内需要用到构思创意、检查策略、沟通乙方、撰写邮件等十几项能力。

 

刻意练习,则往往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训练少数能力——比如你刚学习了『扬长避短』的战略思维技巧,就要试图在所有任务中锻炼该能力。

 

而单纯的实战其实并不能持续地提高一个人的能力——没有一个足球运动员是每天的内容就是参加比赛。

 

相反,足球运动员大多数时间做的事情和参加比赛毫无关系,比如一个球员可能会花费一整天的时间练习40米外的右脚任意球;另一个球员可能整周只是在做小腿力量的训练。

 

而如果所有运动员每次的训练内容就是各种比赛(踢野球的人就是这么练的),就无法持续而迅速地提高能力。

 

 

 

所以,要想在某些领域刻意联系并最终成为专家,就需要对某些关键技能进行细分,并且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。

 

而不是只去实战。

 

 

 

5
持续地获得反馈

 

 

自检问题:在我想刻意练习的领域,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得到反馈?

 

反馈是指任何让你知道自己现在做的有多好,以及距离理想目标有多远的方式。

 

比如一个练习任意球的足球运动员,反馈方式就是看看这一脚下去,能不能直挂死角。

 

没有反馈的练习,就相当于没有球门,对天射门练任意球一样——无法通过结果来纠正和诊断自己的学习。

 

所以,在你的刻意练习计划中,一定要加入持续的反馈。

 

比如为了训练团队成员的文案能力,我设计了写文案的『自检清单』,清单上分类列出了几十个文案的基本原则——比如『是否顺应了疑问』、『是否开头创造了缺口』、『是否属于粘性信息』等。

 

然后其他人只需要在写完某个文案之后,按照这些原则去自检,就可以得到基本的反馈。

 

 

 

除了自我检查等方式,还有的反馈就是提供一定的外部激励。

 

比如设置每周的团队分享会,让每个人分享自己写文案使用的技巧,分享自己本周最得意的一个文案等。(担心这周自己讲不出干货?好好练吧!)

 

 

结语
 

刻意练习是成为顶尖专家的必要条件,如果你做的事情和上面讲的没有关系,你就永远也成为不了顶尖专家——不论你有多大天赋、多久的经验和多大的梦想。

 

但是一旦你长时间至少在一个领域进行了刻意练习,你最终取得的成果将是非常巨大的,其中包括:

 

碾压并且秒杀你的大部分同行;

远超同龄人的远见卓识;

不断接近的伟大成就……

 

这就是为什么杰克韦尔奇可以像杰克韦尔奇一样管理企业;梅西可以像梅西一样踢球,二郎可以像二郎一样做寿司。

重庆首点科技有限公司
管家婆软件
咨询电话:023-81996680 81996681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| 工作机会 | 法律条款 | 网络警察   Copyright © 重庆首点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0925号-1 京公网安备 50010702501762号